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杭州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杭州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破解钢铁产能过剩依赖“市场之手”

破解钢铁产能过剩依赖“市场之手”

来源:中钢网 2012年04月27日 07:51:46 打印

  【27日钢铁新闻连连看政策“求进”将为钢市带来曙光

  沪钢调整或暂告一段落 三大主流钢厂5月价格政策点评

  五一临近 钢价跌势放缓 节前有望企稳 节后钢价能否上涨?

  破解钢铁产能过剩依赖“市场之手”  钢材市场聊二季度回暖

  薄熙成违纪事件:是薄熙永和薄熙来弟弟  传薄熙永受牵连正接受调查

  百科名片:薄熙成   薄熙永 薄一波  薄瓜瓜简介及家族介绍

  业内揭示,当前钢铁产能过剩,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越大的企业亏损越严重。二是多少年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从未亏损过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也开始亏损。三是受投资支撑、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继板材企业之后进入亏损通道。这意味着,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红利耗尽,钢铁下游需求再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亮点。

  “虽无确切统计,但估计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达9亿吨,在数量上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近日的一番话,揭示了钢铁业持续低迷的真正原因。

  作为基础产业,钢铁业近年来的萎靡不振引人关注。今年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亏损,钢铁行业经历的巨变,前后不过5年时间。

  尽管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局面的形成,各有各的具体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国内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政府调控难免出现偏差使然。多年以来,抑制产能过剩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5年11月和2009年8月,还曾就产能过剩问题举行国务院常务会议,十部门联手遏制产能过剩。但是,相关举措的效果始终有限。

  事实已经证明,宏观调控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产能过剩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中国行政式的抑制产能的政策思路在于,既然产能过剩,那就应该降低行业信贷供给,调整存量,控制新增量。但事实上,在这样的宏观调控中,我们观察到,目前产业结构中,出现产能过剩的多是国有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在信贷上有更大优势。而且,部分国企在扩张时不受预算约束,导致重复建设的产生。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行不应该完全被政府指挥着走。第一,市场经济的投资决策,不应该完全按照政府意愿;第二,企业应该以利润为主要目标,对业界动向分析要全面完整;第三,在市场经济下,产能过剩多出现在个别企业身上,全行业很少出现产能过剩。

  因此,破解产能过剩还得靠“市场之手”。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前提下,政府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与必要的法律支持。应该承认,市场固然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但企业和市场也具有自由调节的空间和能力。所以,政府应该对竞争性行业放手,并降低税负,完善基本社会福利制度。只有让人们敢于消费,才能消化掉富余的产能。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相关部门调控产能过剩的努力。但问题在于,从目前的效果看,行政调控确实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有“越搅越乱”的担忧。而从政策层面看,合理的产业投资规划,或许才可能为解决过剩产能助力。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