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正面说它结束了钢材资源短缺的时代,但也给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即彻底封死了钢材价格的相对上行空间,同时由于钢材上游成本的高企也对钢铁行业利润增长构成压力,如何看待过剩钢材产能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不能回避的问题。
钢材产能过剩中的短缺提示
1.我国钢材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与华北地区,有的地区还存在着钢铁资源的短缺,如广东地区钢材终端用户庞大,但与之匹配的钢材产能如今还不能满足该地区的钢材需求,在钢材产能过剩的今天,昂贵的钢材物流成本依旧影响着钢材终端消费,这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的钢铁产能布局还不甚合理,随着钢铁行业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要求,钢铁产能布局也应适时、适当调整,以最终结束个别区域的钢材资源短缺局面。
2.我国虽然钢材产能过剩,但每年还需进口一些特种优质钢材以补充我国钢材个别品种的短缺,在未来几年可能还会延续这一局面,它说明我国高端钢材品种生产能力还没有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钢铁行业来说还有一段路要走,还要倍加努力提高钢材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国的钢铁行业从做大向做强迈进。
控制钢材产能释放是钢企生产运营的主题
9亿吨钢材产能对应7.3亿吨的钢材需求,无疑会给钢材价格上行构成巨大压力,如果钢材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势必给钢企生产经营带来困难,根据钢材销售半径控制好钢材产能释放是每个钢企无法回避的问题。
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产品结构,这就要求钢企对本企业所在区域下游终端本期需求及未来产业发展状况有周密的调研,并根据终端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释放钢材产能,只有这样有的放矢的释放钢材产能,才能给企业运营带来显著的效益。
2.根据本企业直销比例与钢贸商分销比例释放钢材产能,虽然钢企不断加大钢材的直销规模,但不可能完全覆盖市场,钢贸商分销渠道对钢企依旧至关重要,如果产能释放适度既能保护钢贸商的利益还能加强钢企与钢贸的更加紧密合作。钢企与钢贸双赢才有可能战胜日益变化的钢材市场。
钢材新市场格局要求钢贸构建新模式
传统钢材流通模式随着钢材产能的极度提升将随之逐渐消失,如果没有全新的运营模式应对当前钢材市场的变化,钢贸企业运营将步履维艰。
1.由于钢材产能过剩对钢材价格构成压制,钢材资源短缺时的营销概念,如冬储、金九银十、金三银四等已成为过去,以此建立起的钢贸企业营销模式也随之消亡。当前钢材价格将呈现上行快而周期短,盘整周期长波动幅度窄,这就要求钢贸企业及时掌握钢材价格短期波动原因,并建立起新的相应销售模式,并随钢材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掌握信贷市场变化,特别是银行票据市场变化对钢材价格的影响,这种影响即包括短期银行票据价格变动对钢材价格的影响,也包括导致银行票据价格变化要素对钢材价格的间接影响,并根据影响规律制定钢贸企业钢材销售新模式,做好钢材现货市场及银行票据市场的交叉业务管理模式的运营,要充分认识银行票据已从过去信贷工具、结算工具转变为资本运营工具。
终端企业看板管理模式成为现实
看板管理模式是丰田重要管理之一,在钢材资源短缺时期,做为钢材原料的采购方,采用严格的按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都很难,采用看板管理模式设定采购定单更是无从谈起。钢材产能过剩的今天,钢材价格将长期维持在相对低位运行,钢材采购引入看板管理模式可以成为钢材终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选择。在设计采购模式时,只要根据本企业对钢材产品结构变化方式,选择好采购渠道及结算方式即可。
过剩产能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基础
短期内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钢材的需求不会减少,但钢铁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既要保证国家目前经济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又要完成本行业的转型升级,过剩的钢铁产能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及结构调整都将如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