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讯:近期,关于钢贸业融资的负面报道此起彼伏,钢贸老板跑路、钢贸女老板自杀、融资黑洞、银行对钢贸商停贷等字眼充斥着各大媒体,貌似中国钢贸业就要走到要“世界末日”了一样,这种被“妖魔化”的钢贸融资更是加剧了钢材价格下跌的势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仅希望市场不要过度解读钢贸业融资的负面消息,相关机构不要对钢贸业“赶尽杀绝”。
银行:同甘不共苦
正如一位供职于国有银行的人士所说,就像拿红包不只是医疗界的问题一样,当整个行业都有问题时,病根一定在行业之外。一定程度上来说,钢贸行业也是如此。
首先,关于媒体报道的部分钢贸企业靠虚假注册、虚假贸易、重复抵押等手段获取银行贷款的问题,也就是钢贸商骗贷并非近期才有。前几年的时候,银行不是将钢贸业当做“上帝”对待嘛?并且,银行业早就熟知钢贸业的联保规则,更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是,银行依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将款贷给钢贸商嘛?既然知道有风险,就应该意识到“跑路”的可能。因此,可以说,目前,钢贸业出现的融资黑洞,也不能全怪钢贸商。
其次,整个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银行能与钢贸商同甘,为什么现在要“一棒子打死一窝”呢?跑路的依旧是少数,如果银行因此而断了所有商家的资金,肯定会进一步加剧钢贸商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本来资金就紧张,银行再“扎紧口袋”,只能让资金更紧张,进而跑路的老板也会增加,公司倒闭也会成常事。再说,前几年形势好的时候,银行将款贷给钢贸老板,自己也吃了不少好处呀,现在,形势紧张了,就“翻脸不认人”了,怎么说也有点不厚道吧?
最后,退一步说,即便说钢贸商诈骗,也不能说诈骗这词只是钢贸业才有的吧?此外,钢贸商被骗的也不少呀。最近不是有媒体报道,开发商驾豪车“演戏”六年,将重庆市20多位钢材老板,骗得团团转;不久前,上海发生一起大型钢材诈骗案,涉案金额目前近3亿元。可以说,钢贸商就是悲摧呀,处在行业不景气时期,银行“严防谨守”,赚钱异常艰难,就连骗子也相中了这个领域,轮番上演“诈骗高术”,真所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中国钢材网分析师田新晗指出,目前钢材市场、甚至国内很多经济领域,都有点“惊弓之鸟”“风声鹤唳”的感觉,一有什么事情发生,立马能上升到整个行业。实际上,南京钢贸女老板自杀,资金肯定是一方面,但完全是资金的问题吗?目前媒体的大肆炒作,真的有点把钢贸融资“妖魔化”了。
资金紧张 商家被迫低价抛货
据中国钢材网市场人员反馈,目前,由于价格持续下跌、资金紧张,多数钢贸商被迫抛货。笔者援引山东的一位钢贸商的话:“你不降价,别人降,你不出,有人出。无奈呀,只能看着价格一跌再跌。更何况,资金紧张是现实的问题,即使价格低也的出呀?”
对于资金密集的钢贸商来说,可以说,不怕行情不好,就怕资金链紧张。由于行情低迷已久,银行又不断收紧资金流动性,很多商家资金链都很紧张。再加上钢材价格持续“倒挂”,恐怕很多钢贸商都撑不住。据中国钢材网了解,目前,对于很多贸易商来说,利用降价机会缓解一下资金紧张、锁定利润再说,也就是说,能周转的时候,尽量周转一下,否则,恐怕死的更快。
商家这种杀跌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心态促使钢价持续加速下滑。“目前,想出货的人太多了,你不降有人降。一般只要有人要,价格不是问题。不管经销商报价降了多少,成交的时候价格都能再降点的。”郑州的张先生如此讲,“只要降的不是太过分,商家都愿意接受的。”
中国钢材网分析师认为,如果商家放低“姿态”,成交能好转也不算白辛苦了,关键问题是,放低了身价,也没有得到回报,成交还是低迷呀。或许可以说,现在钢价下跌不是问题,资金紧张、没人买货才是问题所在。
用知名财经专家叶檀的话说,最近钢贸企业集中爆发的极端事件说明整个行业的处境风险已经很大了。如果银行不给钢贸商贷款就意味着不给钢铁行业贷款,也就意味着不给基建贷款,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就没完没了,因此,不能任由钢贸商自生自灭。
总体来说,银行不给钢贸商贷款将进一步加剧经销商资金链紧张,导致商家抛货、出货热情高涨,钢价更会跌跌不休,从而又加重了市场悲观气氛,一环又一环,最终国内钢市走进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穴。如果不解开这个环,预计短期内钢价很难止跌回升。(中国钢材网新闻中心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