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五月钢市就是跌,跌定了,一跌到底,主因是目前钢市已不具备任何的反转条件,利空压制太多,纵然有些利好,但效果实在难以撬动“坚冰”。
而说到国家宏观刺激消费政策将密集出台利好钢市,但是具体到钢市下游用钢需求利好却仍未有所体现。综合而言,对于当前原材料下跌、粗钢日产不断高企、需求不见起色的供需失衡的钢市来说,钢厂减产,或是决定钢市的一个必备的关键因素。于此得出,钢价要反转,减产是一招利好,疏通钢市恶疾,对症下药。
矛盾不断升级,钢价持续下挫
业内:这是一次行业危机
业内人士几乎都把目前持续下跌、看不到任何反转机会的钢市看成是一次行业危机,而也有人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描述着钢贸商该如何应对此次危机。但尽管如此,估计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想要自保,为何不考虑八仙同心协力?当一种现状恶化时,全行业陷入泥潭时,相信行业的危机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钢材公司,一家钢厂就能反转的。
什么是市场供需规律?该不该减产?减产有多难多沉重?减产是不是一招废棋?
供需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当供远过于求的时候,想要恢复到正常的市场运行规律,那么在需求方面使不上力的时候,降低供应似乎成了唯一的渠道。现在来看,对于目前钢市,主要解决通道仍旧是掌握在钢厂手里。
而对于钢厂来讲,最沉重的话题就是减产了。
因为国内钢企众多,私营钢企与国营钢企并存,而之前在国有钢企大幅亏损的时候,民营企业却能逆势盈利,似乎给国有钢企不小打击,而对于减产的话题,都不愿意自己是最早开始减产的企业,因为停产检修必亏,然而不减产的话,产能继续释放,那么供需矛盾继续恶化,钢价想要反转就更加难了,那么钢企将同样面临亏损,减产?亏损,不减产?同样亏损,那么到底是减产还是不减产?
据悉,拥有国内最大粗钢生产产能鞍钢股份因钢铁主业巨额亏损的拖累,其母公司鞍钢集团陷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困境。
目前整个钢铁行业都在亏损,鞍钢股份巨额亏损当然在意料之中,鞍钢作为中国粗钢产能最大的钢铁央企,粗钢产量超前生产,国内粗钢产量一次比一次创新高,而钢价却连续下跌了一个多月了,想来如何能不亏损?而鞍钢前4月持续亏损也映射钢市一直以来持续疲软。作为粗钢产能最大的的钢企,是否思虑过减产?
供需矛盾是目前的钢市的主要矛盾,也只有钢产量明显的降低,使得供需增速不匹配的矛盾得以缓解之后,钢材市场的转机才会出现。
分析师:主动减产行为增加,利好将强于“降准”
目前钢价要想实现真正的反转,唯有在下游需求有效释放的同时,上游钢厂降低产能维持供求一定的平衡,否则钢价只能在需求、消息面等方面的影响下不断震荡反复。
业内表示,目前钢厂主动减产行为渐渐增加,这可谓比“降准”来的利好,更加对钢市的胃口。
业内分析表示,目前钢铁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日均粗钢产量高于207万吨,关键假设为粗钢产能8.3亿吨且小企业产能占比同比增加,预测5月份日均粗钢产量为200万吨。
由于日均产量低于207万吨,投资首先考虑市场面,其次考虑基本面。5月上旬粗钢日均产量创204.5万吨,高于预期。亏损加大、大钢厂进入减产周期、以及原材料库存消化,使得钢厂减产将增多,这可以从微观上印证。预计5月下旬粗钢日均产量将出现较明显下降。预计6、7月份盈利将高于5月份。
业内专业机构建议标配钢铁行业。逻辑有三点:首先今年1月份是长周期底部;其次钢铁估值处在相对低点;再次,钢铁主动减产行为在增加。
后期:产量有望减少
本轮钢材价格的下挫很大程度上归于产量的大幅增加。而本以为受到钢材价格下挫的影响,5月份粗钢产量会有所下降,但实际上,5月上旬日均粗钢产量更是上升至204.53万吨的高水平。不过业内分析认为,5月上旬粗钢产量未能如市场预期地下降实属正常。相对于期货价格从4月中旬开始下跌,现货市场价格正式意义的下跌是5月上旬。
另外,钢厂的生产调整本身就滞后于钢材价格的变动。去年钢材价格从9月下旬开始暴跌,但产量下降却始于10月中旬。因此钢材价格下挫对产量的影响有望在后期体现出来。目前的情况显示,自5月中旬以来,不少钢厂已经停产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