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钢铁集散中心上海地区钢贸行业遭遇到资金缺口的打击,需要全行业大救助才能渡过难关。在这次行业大救助中,各级商业协会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组织相关担保公司有计划地为一些企业提供救助服务等。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来,等、靠、要他人来救市,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只有一个,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干任何事归根到底还得靠自己。
确实,此次钢贸行业资金危机之中的救世主不可能是别人,而是钢贸企业本身。自去年11月以来,上海钢贸行业自救的行动从未停止过。目前,这个行业的自救情况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没有出现资金缺口的;二是通过自救已经补上或缓解了资金缺口并已纳入资金链正常运作的,以及自救后尚留部分资金缺口需要外力救助的;三是因资金缺口太大而无法自救的。为了阐述方便,我们把这三种情况分为好、中、差。
“好”企业———没有出现资金缺口
这部分企业包括在本轮资金缺口中没受到影响和少受资金缺口干扰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差钱。这些企业在挖到第一桶金后,全力发展钢铁贸易,积累了一定资金,尽管也通过各类渠道贷了一定量的款,但企业资金运作主要以自有资金为支撑,在本轮资金缺口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由于行情低迷,这些企业不敢按常规做足库存,留在手中的流动资金反而比往常多。这些资金的一小部分,限于亲朋好友的情面,用于弥补兄弟企业的资金缺口,留下的大部分资金则分成两块:一小部分资金用于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另一大部分资金投资其他行业。例如,有一家企业在为同行朋友还贷5000万元后,又与几位朋友集资2亿元投资某地教育事业,这说明钢贸行业中真的还有不差钱的。不过,这样的企业在本轮资金缺口中所占的份额不多,大概在20%左右。
“中”企业———通过自救或外力救助弥补资金缺口
“中”企业大约占到整个行业的60%~70%。这部分企业大致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是企业通过自救和外力救助,能够全部或局部地改善资金缺口状况,安然无恙地度过本轮资金缺口和低迷行情所造成的各种危机;第二类是企业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且资金流向不明,很难得到外来资金救助。在长时期得不到外力资助又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点后,后一类企业危机临头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滑落到“差”的行列。
在第一类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在自救过程中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及时止亏,比较容易地缓解或修复了资金缺口。例如,有一家企业曾牵头在上海长宁区投资50亿元做房地产项目,在本轮资金缺口爆发后及时中断了房地产项目。尽管这是一个日后能盈利的项目,而且前期投入会随着项目中断损失一部分,但是远水难救近火,日后盈利情况再好也解救不了眼前的困境。中断了房地产项目后,该企业不但阻止了资金再度流出,而且还能多少收回一些成本,余下的工作就是做好股东退股的善后事宜。类似这一类企业的自救特征,主要表现在收缩摊子、企业瘦身和降低经营成本上。虽然在这样的自救中企业会遭受一定的损失,但能帮助企业不再扩大资金缺口。实践证明,这是极其有效的自救方法之一,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企业的资金链运作情况。
在第一类企业中,还有另一部分企业在自救后仍留有一定的资金缺口,需要借助外来资金救助完善资金链运作。例如,有一家企业近年来发展过快,接二连三地办了钢铁物流公司、钢材专用仓库、钢材市场、钢材交易中心等。近段时间在银行缩贷的情况下,留下了4000万元资金缺口。在自救过程中,该企业的钢材专用仓库已经有一定盈利,钢材市场、交易中心的整个框架已经搭起来了,但离盈利还有一定时间。类似这样的企业,资金流向十分明确且有实体在运作着,如果没有缩贷的问题就不会遭遇资金缺口带来的种种麻烦。这些企业在自救后,仍有一定的资金缺口,可以寻求外力扶持。这些企业是本轮行业自救中的重点帮困对象,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值得一帮的对象。据悉,最近该企业凭借仓储区位优势已经找到合作方,引进国企仓储管理团队,对缓解资金缺口起到了一定作用。
与第一类企业相比,第二类企业的资金缺口较大,且有部分资金流向不明,他们或是在期货交易、股票交易市场亏了本的,或是在私募基金中投入重金而不能自拔的。这些企业靠自救是不行的,唯有借助外力才能渡过难关。最为理想的结局是,因自身企业有一技之长而被大型企业兼并、参股或注入资金。最近以来,不少网上钢材市场、行业媒体进入休眠期,尚在运行的极大多数或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实体企业支持,或有大型企业参与而股本结构发生变化。事实上,此中大部分企业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在自救不济又得不到外力救助的情况下,最终有可能会滑落到“差”的企业中去。
“差”企业———最终被淘汰
最后说一下不足10%的“差”企业。这些企业由于长期经营不善,又去举债从事所谓多元经营,铺大了摊子却又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点,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些企业,即使不遭遇资金危机也会被自然淘汰。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钢贸工会的一份资料显示:该工会在今年上半年有188个会员企业,到今年8月底时已有近10家企业倒闭或濒临破产;到10月上旬,该工会又发展了一批会员单位,总数达到260家,而濒临破产的企业也随之增加了4家。也就是说,倒闭或濒临破产的会员企业占总数的近5.4%。预计到了年底还贷高峰期时,还会有一些企业支撑不住。加上一部分得不到外力救助而从“中”滑落到“差”行列的企业,估计有约20%的钢贸企业将在本轮资金缺口中受到重创。
钢贸企业在危机之中首先要自救是不容置疑的。在自救还不能弥补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外力救助。希望相关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上海钢贸行业资金危机中伸出援手,加大力度扶持那些在自救基础上需外力帮助才能走出困境的企业,为稳增长、强信心、共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