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节以来,钢材市场价格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拉锯”,不论是生产厂、钢贸商还是最终用户都被当前这种局面困惑着,不温不火的市场让钢贸商们大呼“看不懂”,依照往年情况,天气转暖,需求势必有所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存货、销售应该是比较火暴了,反观今年的市场仿佛还有冬天的影子,有的个别经销商每月销售不足千吨,销售“冷静”的令人心慌。这种局面究其根源是目前过小的需求。另外,工业生产订单不足、房地产销售不旺、出口情况较差以及钢厂产能严重过剩、原材料价格较高等因素都导致了目前的销售不畅。
由于原材料成本以及钢材市场价格的双重挤压,不少钢铁企业都在微利和盈亏平衡线上挣扎。在这种背景下,结构调整就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心。钢铁企业的调整必然会对前期已经形成的产能造成一定的损失甚至形成较大的浪费,但市场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及时调整会避免更大的损失,避免丢失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钢铁企业、钢贸企业应及时调整自身的不足,在服务延伸、上下游产业、关联领域及工作细化上做文章。打造自己“强健的体魄”,来抵御长时间的价格严寒和市场萧条。
随着天气的转好,相信会迎来新一轮的需求,不合理的会被淘汰,合理的终究会到来,希望价格寒冬早点结束,尽快走出市场萧条,从这个春天开始,不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