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钢材新闻连连看】2012年钢材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明年钢价预计前低后高 颓势不是拐点 明年铁矿石价格难降
钢贸商能接受“一单一议”吗? 钢筋加工配送发展困局调查
2012年国内钢铁行业如何闯关? 2011年钢材市场“跌”声阵阵
年底钢市挑战中负重前行 钢市“寒流”侵袭 矿价跌幅有限
冬天来了 钢贸商的春天还会遥远吗? 钢贸商和钢厂需做好过冬准备
离2012年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回望11个月的沪上螺纹钢价格走势:第一季度冲高回落,第二季度震荡向上,第三季度先扬后抑,9月份金九不金,10月份银十不银,11月份止跌企稳。从市场成交均价来看,二级螺纹钢1~3月份4659~4610元/吨,4~6月份为4693~4752元/吨,7~9月份为4716~4660元/吨,10月份4348元/吨,11月份4235元/吨。全年市场行情走势呈从高到低,逐季回落态势。
根据我们每日对螺纹钢市场行情跟踪监测,11月份沿袭至今,上海地区螺纹钢价格一直在4235~4270元/吨徘徊,较长时间连续横盘,反映了当前市场基本面处于“多空纠结”的状态中。一方面钢厂积极努力用总量控制和利用上游原材料价格稍有反弹的机会,对疲弱的钢市时不时进行拉高,力图阻挡钢价回落。另一方面,市场成交低迷,商家销售压力增大,年前大量应付还款,不支持钢价拉高。这种多空交织的状况,从市场分析来看,仍将继续维持,至少到明年第一季度难能打破僵局。另外,从市场情况看,随着气候逐渐转冷,北方大雪纷飞,东北地区的西林、新抚顺及北台资源正陆续南下,使得本已供大于求的沪上螺纹钢市场矛盾更为突出,短时间内看,上海螺纹钢市场很难摆脱涨跌两难的局面。在为时不多的2011年里,对于螺纹钢市场的发展,我们还是应关注以下三个因素:
一、供需因素。12月份是市场销售淡季,在国家防通胀,继续严控房地产业及基建投资的大环境下,钢价将降至全年最低点。由于需求不足,即便钢厂再怎么采取措施,实行总量控制阻挡钢价回落,全是白费劲。事实上,忙了一年的钢厂工作重点已转移至调整作业计划,进行产销平衡,组织原料储备以及设备更换和检修,以便为明年工作安排做准备。特别是动力系统、制氧、煤气、电力等部门急需停工安排检修,通常这些部门全年无休。钢厂年底所有这些动作,是年度计划安排所定,与市场行情涨跌无直接关系。至于市场上已出现规格不齐,某些规格品种发生断档现象,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那正好给某些商家带来了商机,可适当抬高价格,螺纹钢产能过剩,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资源,断档现象很快便会由市场调节给予填补。
二、成本因素。在当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钢厂以“成本支撑”为由促使钢价反弹的做法已无太大意义。从目前上游铁矿石、煤焦价格看,相对于板材类产品,螺纹钢等建筑类产品还有200~300元/吨的利润,只不过比前期略少了一些而已。对于螺纹钢生产厂家来说,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情况下,应尽量缩小出厂价与市场价的倒挂,让钢贸商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今年因钢价倒挂,不少钢贸商被钢厂害得不浅,一些明智的钢厂明白竭泽而渔的道理,最近纷纷对一些代理商实行补偿和优惠政策,让他们在今年特别困难的经营环境中能挺过难关,再怎么说,钢厂和钢贸商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在经营困难的季节里互相支持、互惠互利、争取双赢,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三、资金因素。近期国家在银根上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包括下调0.5个百分点的存准金率。大约有3900亿元资金将释放出来,但充其量在偌大一个国家经济体内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这些资金的流动释放,是到市场周转呢?还是应急,解燃眉之急?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螺纹钢市场直接关联到房地产和基建,如它们仍处于极严的调控之下,那么螺纹钢市场将难有较好表现。年末将至,资金的压力向来是钢贸商的心头之痛。为了及时偿还银行贷款,一些钢贸商选择了低价抛货回笼资金,及时还贷以维系公司信用。有了信用,再借不难。事实上,低价抛货在市场虽有一定的诱惑力,但当下能接盘者却寥寥无几,除非直供工地。多数商家抱持币观望态度,因为现在低价吸纳,也只能存放在仓库里躺着,按惯例要到明年4~5月份,市场才能启动,存放在仓库里好几个月,算算银行利息,也不一定会便宜到哪里。钢贸商对后市不看好的心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每年的“冬储囤货”行动。往常,冬储囤货被看做调动行情迅速回升的推动力,而今年,因资金的严控,难以激发市场兴趣。更多的钢贸商却喜欢在期货式电子盘上“冬储囤货”,因为那上面的价格要比现货更便宜。
另外,钢厂缺乏资金也是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前期放量生产,市场需求不旺也给他们回笼资金带来了困难,年末将至,一些钢厂为了降低产品库存资金,不得已只能亏本清库。还有来年的订货合同的不足也给钢厂组织批量生产带来麻烦。由此看来,准备过冬的不仅是钢贸商,钢厂也需在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御寒准备。
中国钢材网观点:“寒冬”以至,注意防寒保暖。只是不知道,在面对这早来的“寒冬”时,钢厂会不会受资金及市场压力而减产,还是会继续“高歌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