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3日,吴淞口外,惊涛拍岸,在濒临吴淞口的上海宝山区月浦以东的滩涂上,随着“咣”的一声巨响,建设宝钢的第一根钢桩被深深打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钢铁投资项目,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就此拉开了序幕。
30多年来,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做大做强钢铁工业为使命,初步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基地。宝钢通过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和自主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技术创新道路和自主创新体系。宝钢取向硅钢、三热轧、高强钢专用产线、梅钢冷轧等重大工程实现自主集成创新质的突破;具有宝钢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连轧机组总共形成19项专利、59项技术秘密和6项软件著作权,形成自主建设高速极薄连轧机成套设备的核心技术,打破由德、日等少数厂商垄断竞争格局。
宝钢始终坚持以质取胜,实施精品加规模战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和争创一流的目标,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线,也为引入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中国人喝自己的易拉罐啤酒
宝钢是国内唯一能生产用于钢制易拉罐的超薄镀锡板DI材的钢铁企业。故事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中国人用的易拉罐全是铝制品。由于电解铝耗电量非常大,因此铝制品比钢制品的成本要高出30%。而且,随着钢铁轧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钢制易拉罐的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更何况钢制品不仅成本低,易回收,对身体也没有副作用。欧日等国市场上的钢制易拉罐已流行了十多年。
制作这种易拉罐的板材就是镀锡板,其厚度在0.2毫米,被称为冶金产品中的“特级精品”,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够生产,几十年来在我国一直是空白。它的成本每吨在7000元,我国每年要为此花费大量的外汇。
1998年3月,在宝钢的一次大会上,时任董事长的黎明说:“夏天又要来了,今年我们一定要让大家喝上用咱们自己的镀锡板制作的罐装啤酒!”
宝钢,由此开始了镀锡板攻关。外国专家断言没有三四年时间,不可能成功。为了完成这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宝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模拟退火和平整试验,终于在当年5月底轧出了第一卷合格的镀锡板。
1998年6月10日,由宝钢生产的首卷9.4吨高等级镀锡板成功冲压出27万只易拉罐,并送往青岛啤酒厂用于灌装啤酒。宝钢镀锡板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从这一刻起,中国人终于用上了自己的钢制易拉罐。
这些年,精品战略是宝钢的重要战略之一。尽管国内钢铁市场需求大、产能大,但一些高端精品仍要进口。宝钢坚持“标准引领”,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产品定位于生产国内紧缺、替代进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钢材。全力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升级,聚焦于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长输管线和油田用钢、大型船舶用钢、高压锅炉用钢、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产品。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位于行业前列。汽车板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家电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7.3%;宝钢的宽厚板开发出100多个新品种,造船板通过了8家国际船级社质量认证,高强度船板填补了国内空白。
感动的50厘米和折服的3毫米
在宝钢,3毫米和50厘米的故事流传很广。这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数字却打响了宝钢不锈钢的服务品牌。在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这两个数字折射出了宝钢以用户为导向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精湛技艺。
去年,在不锈钢事业部产销研团队、宁波宝新及宝钢国际北方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不锈钢焊管产品开始进军汽车排气管的高温端领域。所谓高温端,是汽车排气系统的歧管部位,常态温度达900℃左右,是整个汽车排气系统中对材料性能要求最高的部位。
今年年初,产销研团队的技术人员背着12根精心生产的不锈钢焊管北上河北保定,到一家国内知名的零部件配套厂家进行试用。但在用户的弯管线上连试10根管子,根根开裂。用户当即表态,宝钢的产品看来还不够成熟,不适合用在高温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