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李占军
2009年底,哥本哈根峰会的召开,让“低碳经济”这个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2010年11月,中国国际物流节就以“低碳物流 机遇与抉择”作为大会的主题。在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50%。中国此项承诺的实现,需要将具体目标落实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让绿色物流推动低碳经济前进的步伐。
运输方式的变革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包括产业链、物流技术、物流设备设施等。绿色物流的推出是保证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中国物流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型物流公司。往往是一个车队就可以建立起物流公司,进行两地间货物的往来运转。但是,中、小型的物流公司由于资金和货源有限,造成空驶率较高、运输道路不优化等问题,无法有效利用市场资源进行整合,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今后,若将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对其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造,可以大幅减少社会资源的无用消耗,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在世界文明和工业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物流企业该如何踏上其低碳经济绿色之路?那就要从物流的各方面入手,将低碳引入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模式进行运营。
运输作为物流环节中重要的能源消耗终端部门,是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点。物流业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现代物流业通过几种运输方式相互结合,组建完整的多式联运体系,建立高效、无缝、经济和统一的运输网络。多式联运即是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形成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越性,最大程度地减少道路拥堵和缩短交付时间,提高物流服务效率。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我国物流企业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特点在于灵活性强,适用于近距离运输,易于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多式联运体系。但是,公路运输消耗能量较多,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多使用普通单体货车的公路运输方式,对国际上认可的甩挂运输方式应用较少。甩挂运输的优点在于减少装卸货物的等待时间,加快企业运输效率,减少车辆能耗和废气排放,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将是绿色物流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把绿色物流带入到一个更高领域。新能源汽车是泛指除了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使用其他能源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中的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依旧会用到汽油,同时进行碳排放,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相比可是节能产品。所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铁路运输:据统计,公路的污染指数是铁路的20倍,公路的平均能耗是铁路的5~10倍。看到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是否就应认为铁路运输无需加大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和公路相比,铁路确实是最经济最高效最绿色的交通运输方式。但随着低碳经济方式的引入,铁路作为物流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也需做相应调整。比如在环保、高效、经济、节能上大做文章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完成,将有效减少汽油需求,刺激高铁沿线物流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建设,促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社会环保节能意识。据悉,2011年中国将继续保持8500亿元的铁路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规模,计划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共计15个。预计在“十二五”结束之时,中国将初步形成覆盖面积广泛、效应面积大的高速铁路网络。
水路运输:随着全世界低碳经济和绿色物流意识的提高,新概念船也在环保方面加大改造力度。以燃油集装箱船“Quantun”和超级油轮“Triality”为代表的新概念船的发布,标志着全球船舶制造业向低碳经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Triality”新概念超级油轮以液化天然气作为主燃料,几乎消除了污染因素。据悉,2020年之前,大部分的船商都订购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船舶,此举措将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渐引入绿色船舶的同时,针对现有船舶的改造也将持续进行。对现有船舶绿色化改造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船舶航速和加大船舶吨位。在一般情况下,船舶降速10%能省下25%的燃料消耗。统计数据显示,船舶的吨位越大,其每千吨消耗的燃料就越少。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通常被用于紧急服务,运行速度较快,机动性能良好。但航空运输也具有造价高、成本高等缺点。从低碳经济和绿色物流角度来衡量,航空运输则具有巨大的发掘潜力。欧美的航空公司很早就已意识到航空运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一直在进行节能减排目标的制定和环保行动的展开。波音公司的目标是到2012年重大制造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减少25%。同时,波音公司积极寻求能提升燃油效率和新能源开发的绿色航空科技手段,其中包括飞行器的改进设计、绿色气动技术、绿色材料技术及绿色维修技术等,作为公司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航空运输中两种较为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法即使用低油耗的飞机和优化航空路线。
加强新科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绿色技术是指可以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并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是由相关指数、能力和物质手段构成的动态系统。对物流业来讲,绿色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绿色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污染和碳排放。发展绿色技术对低碳经济来讲至关重要。目前,绿色物流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对网络协作的一种驱动力。以对德国5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为例,结果显示近九成的被访公司将绿色技术作为其重要发展目标,2/3的企业家认为环保产品和流程将帮助他们在市场上获得更大成功。所以,绿色技术是中国实现绿色物流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物流业是能源利用大户,各种运输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各种能源。通过新技术手段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实行绿色物流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目前在新技术的应用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等。联合国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转向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资本为800亿美元,2006年则升至1000亿美元。近些年,中国政府执行节能减排的强度和力度也在渐渐加强,已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大约产生7亿多吨秸秆,至少有一半可以利用为生物能源。中国现有可供开发用于生物能源的生物质资源至少可达到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2000年全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四成。此外,太阳能也能被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在众多清洁能源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发展绿色物流绝对离不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建立专业管理部门并出台相关法规
欧美国家早已推出了低碳运输、低碳物流的相关指引手册和运营项目。现阶段,中国引入的物流理论还不够先进,并且政府缺乏对物流业的管理经验。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研究,中国经过多年的结构改革,原来联合管理物流业的部门变得更具多样性,出现各省市区物流业由不同机构管理的问题。因此,中国在物流业的具体操作上,各省市区不仅涉及到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厅等物流业主要管理部门,同时还涉及到交通、铁道、海关等相关部门。但是各部门的物流职能却有不同分工和管理接口,造成物流业管理更加混乱,无法进行科学化管理。时至今日,中国的物流业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对物流业进行监督管理工作。
在中国,政府应明确物流业管理机构,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绿色物流指导体系,为物流企业低碳发展铺平前进的道路。中国需要加强和欧美等低碳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间的交流,尽量吸取先进国家在绿色物流领域的发展经验,注重绿色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和合作。同时应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绿色物流发展道路。
重视绿色物流高科技人才培养
提到发展高科技物流技术,肯定离不开的就是高科技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能够进行专业研究和实际操作的物流人才加入到绿色物流发展中来,才能促进低碳经济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