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再度回到了回调的轨道,究其原因,除了美债危机和动车事故的影响之外,市场对于货币紧缩政策退出的预期减弱也成为了重要原因。在钱荒的背景下,家底丰厚、新近上市和现金流较多的公司凸显出了“不差钱”的优势。
在央行连续5次加息,以及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不仅反映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身上,即使是上市公司中也有许多企业遭遇到了钱紧的尴尬。
在资金面整体紧张的局面下,“现金为王”成为了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些“不差钱”的上市公司有望在并购、投资等领域拥有更多的优势。统计显示,剔除金融服务行业和ST公司,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与净资产比率超过一倍的上市公司共计87家,这些公司可谓是家底十分殷实。
通过对逾2000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合计2.24万亿元,占净资产的比重为48.77%。不过,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资金的松紧程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现金流成为了分水岭。
家用电器成了现金最为充足的行业,钢铁和公用事业行业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由于钢铁、公用事业,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投资规模较大,相对而言现金占比较小,在贷款收紧和利率上升的影响下,经营难度将会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