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巷、十五奎巷、横吉巷、永丰巷……浙江杭州的美丽,在十里八巷的四方院落、木质老宅里,在白墙乌瓦的记忆中。在许多人眼里,“老房子”见证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也经历了数十年、上百年的风雨侵蚀。而今,为让“老房”也跟上时代的步伐,从2007年至今,杭州对这批原本将被“淘汰“的老古董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整容”。1月10日,中新社记者实地感受了杭城危旧房的新颜。
上世纪90年代,直大方伯拆迁,建成了万安城市花园;仁和路老房子拆迁,肯德基搬进了那条西湖边的小巷子……但翻开2006年的杭城地图,仍有181万平方米的危旧“老房”。
据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危旧房改善工程科科长杨静介绍,这些危旧房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类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一类是厨卫设施不配套的砖混结构房子。
在中国,这些老房子代表的是历史、代表的是文化,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和设计缺陷等原因,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不适宜居住。怎样在保留老旧房屋文化的基础上,提供住户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成为了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要务。
“根据这些危旧房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在2007年实施危旧房改善,通过维修、拼接、重建、项目带动等多种方式,对全市的危旧房进行改善。”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危旧房改善工程科科长杨静告诉记者,到去年(2011年)年底,杭州市已经一共改善了177万平方米的危旧房。
和其他地区的统一拆除重建“一刀切”的方法不同,杭州老城区根据每栋房屋的实际情况、居民居住特点,制定了一对一的方案,实现了房屋改造并保留原貌的目的。
改造后的老房子,不仅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厨房,而且从“危房”变成了“市区里的小别墅”,看起来空间宽敞、格局敞亮。沿着运河两旁,白墙乌瓦的老房子为杭城增添了些许古色古香的韵味。
4年来,杭州的3.5万户老房居民住进了这样的小别墅。改造后的老房子不仅赢得了市民的好评,也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相关工作人员的认可,“以前没有卫生间、没有独立厨房,住着很不舒服。一来台风还要去避台风,现在好了。”“我们这种房子有9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是瓦片的,猫在上面跳来跳去,改造后我真的很满意。”老屋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和记者分享着喜悦。
记者了解到,在2011年下半年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组织的危旧房改善“回头看”活动中,居民的满意率达到了94.2%。这种危旧房改善工程“有机更新”的做法和经验,不仅让“2011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留在了杭州,也让老房子延续了传承这座城市美好岁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