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秋风瑟瑟、万物萧疏,佳期虽近,难觅霓裳。“十一”将至,一波急转直下的行情却冲淡了钢市的节日气氛。“金九银十”这个词汇,在各个行业似乎已沦为自嘲的笑谈,对于钢市,即将结束的九月是不堪回首的,虽然“金九”早已成为多年前的回忆,“金九不金”对于浸淫多年的钢铁人而言,早就是老生常谈,但像今年这样钢价出现大面积的走低,确实令人始料未及。最近听到最多的词是“恐慌”:欧债危机阴云弥漫、股市期货市场风声鹤唳、政策趋紧钱荒加剧、采购清淡门可罗雀……八公山上,钢铁行业草木皆兵,各方心态首鼠两端,笔者认为,指望行情短期出现扭转是不现实的,救市与自救的过程,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持久之战。
九月,利空面消息倍增,看似美好的8月各项统计数据只是孤零零的摆在那里,钢铁业仍如饮水,冷暖自知。美联储怀旧版的“扭转操作”,令业界对于QE3的想象力爆棚,论战之声此起彼伏,但无论“南辕”还是“北辙”,对于国内而言,恐怕都不算利好:
一旦强力的QE3如期而至,虽然欧美市场会迎来提振,但通胀压力之下中国国内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紧,尤其是民营钢厂、中小贸易商在钱荒之下将如履薄冰;另一方面,QE3若只是政客施展的“望梅止渴”的工具,欧美市场信心大挫,股市、大宗商品的暴跌将会波及亚洲市场,带来的连锁反应下,期货与现货走势将更加深不见底。
此外,十月末的冬储,往往被视为救命稻草,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政策面不明朗,因而商家更加谨小慎微。同时,“成本支撑论”也似乎难以继续给予钢价支撑,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千夫所指的铁矿石价格也出现了松动,令经营不善的钢厂管理者少了一个最冠冕堂皇的亏损理由;钢厂面对资金荒无奈下调出厂价格,也使得前期被推进空中楼阁的高价格一下跌出云端;
急速冲刺,把时代远远甩在身后的铁路巨人,由于体力分配不均,渐渐放缓了它的脚步,甬温线上方的雷鸣余音难散,十号线的乘客鲜血又腥于空,巨额欠款和热炒的社会问题也令铁老大举步维艰;保障房建设曾经是前半年钢铁等行业自我安慰的最大利器,但时光荏苒,遍地开工、处处剪彩的火热场景,振奋人心的开工率却并没有给钢材尤其是建材业带来繁荣……望眼欲穿的钢铁行业被告知:戈多今天也许不来了。
一位伟人认为:“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持久战才是王道。短期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由银行转嫁的资金压力正在逐渐显现,尤其是民营钢厂、中小贸易商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欧美经济环境仍将如末日博士鲁比尼预测的一样,持续“不给力”,影响之下大盘走势仍将一路向南。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种种刚性需求也有力支撑着钢铁行业,希望仍存,不应过于悲观。长远来看,钢市任重道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钢铁,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此是后话,表过不提,笔者预计,十月份的行情仍将是九月悲剧的续集,剧情则依然狗血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