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用钢行业的超前建设和过度扩张,透支了未来的钢材消费需求,一些行业的钢材消费出现负增长。”7月1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兼首席分析师李世俊表示,我国靠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拉动钢铁产量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国内粗钢表观消费已很难再达到年均两位数的增长。
李世俊是在“第三届中国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做上述表示的。他在现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高成本、低效益背景下,今年下半年钢铁企业应密切关注下游客户的用钢需求,踩准下游需求的节奏。否则,企业生产会陷入盲目。
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9.3%,而粗钢表观消费仅增长了5%。“十二五”时期 ,虽然随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保障性住房、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大规模建设将拉动钢材消费,但目前很多分析预测,在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钢材“减量化”和材料替代等因素将对我国钢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而在问题的另一面,我国钢铁产能仍在屡创新高。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已近6.3亿吨,今年有望达7亿吨。记者在河北等地采访发现,很多未批先建的高炉仍在上马。
“虽然目前还不能说是否产能过剩,但钢铁产业下游需求疲软确实已显现”。另一位与会的人士表示,今年1-5月,纳入中钢协统计的80家大中型钢厂销售利润率只有2.91%,同比继续下降。而从更长远的背景来看,钢铁行业利润率已从2004年的8.11%下滑至2010年的3%以内。
“钢铁企业的重心应尽快转向‘调结构’”,李世俊说,比如,钢铁企业不能一窝蜂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而是要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各区域也要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