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房地产企业只有顺应政策,我认为这一条大家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4月27日,在观点论坛无锡行,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如此语重心长地敬告在座的开发商。
表示,本届政府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态度是坚决的,怎么调整来适应这个思路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国务院督查组刚刚结束巡察回京,市场上关于调控可能再度收紧的风声又愈传愈紧。
调控的常态化目前已成为业内共识。
调控趋紧?
消息称,此次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包括“一些地方本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较为宽松,与人民群众的预期还有一定距离”、“个别城市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坚决有力”等。
对此,市场普遍解读为未来调控措施可能进一步收紧。
事实上,本周以来,有关调控加码的传言不断。有媒体称,银监会可能于近期出台新规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原因是3月起房地产信托新品出现“井喷”。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房地产信托成为身处信贷、楼市“双极寒”中的开发商维持资金链的重要渠道,3月纳入统计的35只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托,拟募集资金总额达98.31亿元,环比增长108.42%。
随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在商品住房领域实施反暴利规定,并称5月1日《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实施之后,官方还会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房地产行业价格行为的政策措施。
进入4月以后,各地楼市陆续出现成交量回升的趋势。世联地产在最近的一季度全国楼市报告会上表示,我国的调控定律基本上是,成交量回暖等于政策从紧。因此,在成交量出现回升苗头的市场状况下,业界对调控加码产生普遍担心也在意料之中。
中国房地产税务筹划网总裁李明俊则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从国家相关部门得到的消息来看,今年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执行力度会加强,清算的面会扩大,过去模糊的清算政策也会清晰化。”
据悉,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没有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而是代之以预征土地增值税。
目前预征土地增值税的标准是销售额的1%~3%,远低于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数额,如果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房企的税收压力会骤然提高。
种种迹象显示,调控正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一项“长期策略”。有开发商对当前严厉调控政策的持续时间抱以悲观心态,认为要在保障房大量上市后调控才有可能放松,这个时间预计至少在1~2年。
世联地产华东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吴志辉也认为,长期调控政策的退出至少要到2013年。他评判的标准是,按照“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前两年各开工建设1000万套,随后两年每年开工建设600万套,最后一年400万套的节奏,最近两年保障房的投资增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但到2013年保障房投资增速出现下滑,届时要保证经济的增速,就需要商品房顶上。
开发商顺势应变
正是基于对调控常态化的判断,不少开发商都调整了今年的发展策略。
世联地产数据显示,在2011年一季度销售业绩前20强开发商中,有12家开发商业务覆盖20个城市以上;业务覆盖城市数量越多,开发商销售业绩增长越快,对调控政策的免疫力就越强。
其中,现金充裕的上市房企逆势拿地进取,例如中海地产去年资产负债率仅为22.8%,凭低负债率的优势,今年一季度先后在8个城市购入9幅土地,新增可开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而去年中海发展全年新增土地储备才约921万平方米。
“但对于绿城这样的高负债率开发商,今年下半年则可能面临降价压力。”国泰君安国际分析师邓京晶对记者表示,“绿城今年有意提高‘软性’业务的比重,包括利用品牌知名度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以及在设计、管理领域拓展业务,通过提高工程合同收入来弥补现金流。”
以开发二、三线城市为主的金科集团副总裁李战洪则表示,面对调控公司今年不会采取降价策略。
他称,决定房价的五个要素包括土地、税费、建筑成本、管理营销以及房屋品质,这五部分的价格都没有降,房价就没有办法降。
“金科不会调整销售目标和销售规模,我们调整的是产品结构,去年底开始,我们把‘刚需’产品调到今年推出,把改善型需求产品则放到年底和明年。”李战洪解释。
中小开发商对调控免疫能力较弱,但策略调整的灵活性也高。据无锡栖霞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群介绍,栖霞建设今年将会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例如与南京市政府合作的10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已经开工。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则建议:“对开发商而言,顺水推舟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撞到礁石上会很惨,逆水行舟才是更值得做的事。所以增加资产流动性,不要急于拿地,等其他开发商熬不住,去收项目更好。”
发改委要求地方要落实楼市调控不要心存幻想
(来源:重庆
时报)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按计划,4月20日左右,督查工作陆续完成。
1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分析全国房地产调控形势时说,当前,我国各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中央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他表示,现在,有些地方还持观望情绪,希望各地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切实抓好房地产的调控工作。
直接约谈地方政府一、二把手
据悉,此次督查的重点包括:本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土地落实情况,以及相关建设计划的进展情况;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差别化税收的征管情况;差别化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土地供应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近期土地出让中是否出现地王,土地出让方式的调整和完善情况;执行限购的城市,其限购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情况;省级人民政府对市级人民政府的约谈问责机制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督查工作与以往相比,约谈地方政府的官员级别都很高,以前一般是与主管局负责人座谈,或是主管房地产的副省长或副市长,而这次基本都是地方政府的一、二把手直接参与。
在督查组的检查指导下,各地纷纷表态,加大楼市调控落实力度。
不排除出台针对性调控政策
穆虹表示,调控工作应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商品房市场调控,一手抓保障性住房建设,两头都不能空。具体的调控方式还可再作进一步探讨,希望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确保调控取得成效。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称,此次国务院派督查组去各地进行实地督查,说明城市住房问题已经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也表露了中央在控制通胀的同时解决好房价问题的决心。
业内人士预计,不排除会有新一轮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出台。对此,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顾云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一轮政策还没出多久,短期出新政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在督查结果出来之前,很难对下一步的政策走向作出判断。
测试结果将决定地产信贷是否紧缩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新一轮房贷压力测试。
新一轮房地产压力测试增加了住房成交面积下降等假设情形,并设置了三个标准,分别是:房价平均下跌30%、利率上调27个基点;房价下跌40%、利率上调54个基点;房价下跌50%、利率上调108个基点的情况。而去年的设置数据是,房价下跌10%、20%和30%。这一轮房贷压力测试还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杭州、南京等7大城市列为房贷高风险地区。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全国“两会”表示,压力测试表明,房地产调控对银行形成坏账压力的底线数字是30%。
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监管部门对于房地产风险采取了更审慎的态度,而银监会是否会出台进一步紧缩房地产信贷的政策,还要看此轮压力测试的结果。
不过,银监会此前表示,房地产压力测试的“各种情景假设不代表银监会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也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