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企针对2009财年铁矿石价格合同采取集体毁约措施,至今令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矿山(下称三大矿山)不能释怀。
“中国钢厂的大面积毁约,带给我们的伤害是微薄的违约金所不能弥补的。”三大矿山之一的一位管理人士曾在一次被要求“off the record”(不留记录)交流会上说。
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矿业发展史,就不难理解三大矿山为何对毁约耿耿于怀。因为,中国钢企为保住利润,伤害了三大矿山持续发展的“命根子”——长期合同。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效仿美国开始在全球寻找矿源,彼时,澳大利亚的铁矿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今天的繁荣。日本为澳大利亚铁矿业带去的,不仅仅是开矿所需的资金,还有大量的长期采购合同。
“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矿业发展是建立在来自日本的长期、稳定的采购合同之上。”贝克·麦坚时(Baker&McKenzie)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矿业组管理合伙人John A. Connors说,贝克·麦坚时见证并参与了澳大利亚铁矿业的投资历程。
众所周知,要将铁矿石从荒无人烟的矿区挖出来,运到港口,再通过海运,最终投入钢厂的高炉,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当矿山向金融机构需求融资时,前者最具吸引力的,不是矿石储量有多大、开采成本有多低、离港口有多近,而是大量来自钢厂和贸易商的长期采购合同。
John A. Connors就说,对矿业项目吸引融资来说,长期、稳定的订货合同是最好的。
除了大大增加融资的成功率,长期采购合同还将保证矿山的资金流顺畅,从而使持续生产得以实现。
上述三大矿山管理人士还说了一句令人半信半疑的话:“我们不希望铁矿石价格继续涨下去,我们只希望保证生产的持续性。”
如果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又有源源不断的长期采购合同,三大矿山一定是赚钱最容易且最多的公司。正是这句半真半假的话,暴露了矿山的野心——既凭借买方市场的巨大需求狮子大开口,又企图使买方乖乖遵守长期合同。
市场经济哪有这般美事!当长协价格涨幅超出钢厂承受范围,钢厂不惜支付违约金转向现货市场,从而迫使三大矿山低价疯狂抛货。
按理来说,三大矿山为了保住“命根子”,应该会在价格上稍微宽容一点。但聪明的矿山一面大幅提价,一面改革定价机制。
在这里,我们要看清并重视一个事实——持续30年之久的铁矿石长协机制并未彻底崩溃,相反,只是伤其皮肉,尚未动其筋骨。因为,改变的只是定价方式,钢厂依然要同三大矿山确定每年的供货量。新机制在产品供应及定价方式上,也均符合了三大矿山的利益。
上述三大矿山管理人士也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与中国钢厂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愿望和努力不会改变。”
是呀,如今的钢铁业,没有了来自中国的长期、稳定的采购合同,世界铁矿业的发展就缺失了大部分根基。
供求形势总有逆转之时。如今,三大矿山可以在铁矿石买卖市场中呼风唤雨,然而,由于对长期采购合同的依赖性,买方一旦占据优势,三大矿山的坏时机也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