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杭州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杭州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的“钢铁病”比想像的更严重

中国的“钢铁病”比想像的更严重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6月08日 09:20:25 打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钢协预计今年中国粗钢产量在去年6.26亿吨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增加,总量也许会超过6.8亿吨。而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下滑远不能称之为“下降拐点”,铁矿石价格仍处于高位。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今年中国钢产量5月中旬再创新高,达到198万吨/天。

  中国钢产量的增长与实际需求是不成正比的,这就造成了钢铁产能的过剩。近年来,中国钢铁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淘汰产能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仍然是投资驱动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期处于第一位。国家虽然对钢铁业进行了治理过热和产能过剩,但并没有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某些地方甚至越来越明显。

  在利润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或钢铁企业却迷失了方向,走上了老路。企业投资的无法自抑,地方政府的一扬再扬,国家政策的先扬后抑,使得这个钢铁产业仿佛再现中国式传统产业的经典老路:先是利益的驱使一哄而上,然后是无序混乱的行业格局,最后是恶性竞争的市场恶果。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将是不可想像的。虽然从表面上看,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但是各地“产能过剩”声音却较少,而要求“开足马力、一举扭亏”的动作却很多。由于一些地方项目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避开了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导致地方钢铁项目的大肆上马。

  这也许就是中国的“钢铁病”。这个“钢铁病”的具体表现是:钢铁产量偏离国内外市场需求,而且矛盾已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分别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10倍,相当于世界十大产钢国的总和。即使是2010年,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业,仍在进行“产能扩张”。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产钢量达6.26亿吨,占全球产钢量的46.6%。

  事实上,中国的“钢铁病”比想像的更严重,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自2010年以来,中国粗钢产量一直加速增长。如果需求增长势头不及预期强劲,钢材市场可能面临风险。如果中国钢铁业不切实际的快速增长,虽然可以把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甩得更远,但这样做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独自承担钢铁产能过剩的恶果。

  关键是,中国承接了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所转移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中国以高昂的环境代价和能源代价,大量出口钢铁等“两高一资”产品,支持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满足了西方国家的高质量生活。但这样做并没有落得好,常常换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对中国能耗和排放的指责,甚至对中国出口钢材实行“双反” (反倾销、反补贴)政策。

  其实,中国钢铁业的“大跃进”是一种“虚假繁荣”。随着国际钢材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减少,许多国家对中国钢材出口的打压,原来流向国际市场的钢材要转为投放国内市场,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将更加严峻。这就需要医治中国的“钢铁病”。其主要措施是:对钢铁业实行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造,解决钢铁业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十分赞同有些专家所说的,在现在的基础上减少1亿吨产量或者更多,方可医治中国的“钢铁病”。

上一篇:先扬后抑连焦期货进入振荡期

下一篇:倍特-钢材研发周观点0607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