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杭州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杭州分站 >> 本地资讯 >> 完不成的“去库存化”凸显产能困局

完不成的“去库存化”凸显产能困局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09年12月07日 09:03:00 打印

  年终岁尾,回首2009年中国钢铁业走过的路,一度因金融危机落入“冰点”,而后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效应的带动下,“逆势而动”,由减产到复产再到增产,令人惊讶地连创粗钢日产水平的历史新高,这到底令人喜,还是令人忧?


  这一年里,国内钢价起起落落已有几个来回,但高库存状况却始终如影随形,直接抑制着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完不成的“去库存化”,其背后凸显的是钢铁业产能的困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能多少的数量问题,而是一个结构问题。


  危机中的“历史新高”


  2009年在全球钢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却是不降反升,尤其是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日产钢水平更是连创历史新高。


  全球矿业巨头在市场报告中视之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复苏的积极信号”。但在国内,业界人士和市场研究人员对之的评价要复杂得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说,今年前8个月,全球除中国以外的钢产量同比减少1.86亿吨,下降32.4%,而中国却增加了1828万吨,同比增长5.2%。今年上半年,国内钢铁业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产量增长、价格回升、效益向好的态势。但是,产能超需求释放,导致钢材供大于求,库存增加,钢价剧烈震荡。


  据统计,今年9月份全国平均日产钢达169万吨,已成为一个历史高点,相当于年产钢6.17亿吨的水平,产能利用率已相当可观。到10月份,日产钢水平虽略有下降,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前10个月,国内粗钢总产量已达4.7亿吨,同比增长10%以上。


  据中钢协估算,如果四季度按企业正常的检修安排来排产,全年钢产量可达5.5亿吨左右,比去年净增5000万吨左右。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认为,如果四季度平均日产钢维持9月份水平不降,进出口持平,则全年钢的表观消费量将比去年增加1.2亿吨,初步估算将过剩2000多万吨,将给明年上半年的市场增加很大的压力。


  “高库存”带来的痛苦震荡


  本来,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危机爆发期急剧减产的中国钢铁业,在初步完成了一轮“去库存化”之后,可以轻装上阵,在国家刺激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带动下,迎来行业的温和回升,并且在宏观经济企稳向上之后,进一步延续回升的势头。但迫不及待的产能过度释放,使得钢铁业只能在反复震荡中被动调整。


  据市场研究人士回顾,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业去年下半年连续4个月钢产量负增长,消化了大量的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使钢材价格从去年11月下半月开始连续10周回升,到今年2月初,钢材价格指数从此前的最低价位回升了7%以上,3月份粗钢日产水平达到145.48万吨后,钢价再次重返下降通道。


  今年二季度,国内大批新开工项目启动,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从5月份开始,钢价返回上升通道,连续3个月上涨,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点。之后又开始大幅回落,出现暴涨暴跌的大幅震荡走势,螺纹钢、中板和冷热板卷价格一度深跌12%至25%。


  俞连贵说,由高产量带来的高库存,始终是今年钢材市场的关键制约因素。国内钢厂只要“熬到了盈利临界窗口”,首位的冲动就是复产、扩产。再加上今年出口大幅下降,进口上升,国内可供消费的钢资源量更为放大。    相关数据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份国内钢资源量增长17.9%,7月份增长高达32%以上,8月份增幅更是高达46%以上。今年下半年,上海等地的钢材市场一度曾出现库存高涨现象,虽然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但市场资源入远大于出,给人的感觉是只进不出,钢材都堆不下了。


  产能困局如何破解


  从2009年中国钢铁业起起落落的运行轨迹来看,归于一点,就是产能困局如何破解。由即期市场视之,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数量问题;但从长远而言,却是一个远为复杂的产能结构优化的战略问题。客观而言,中国钢铁业只有优化产能结构,才能与中国宏观经济调结构的长期趋势相吻合。


  分析师贾良群对记者说,产能问题“永远是一个市场的问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专家认为中国年产钢1亿吨就足够了,“哪会想到如今年产钢的规模已直追6亿吨,上了多少个亿吨级台阶啊”。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来看,钢铁业依然有增长的空间。所以去产能化是一个阶段性命题,而产能上的调结构却是一个长期命题。


  国家相关部门已把钢铁业列为抑制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明确要求,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有关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及推进产业重组的具体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订和完善之中。


  吴溪淳说,去年中国产钢量已超过了世界产钢量排名第二位至第九位的日本、美国等8个国家产钢量之和。今后中国钢铁业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在与国外钢企争夺国内高附加值钢材市场的占有率上。


  吴溪淳说,中国要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必须具备四个显著标志:一是要有较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最终要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二是占主体地位的钢铁生产方式要实现现代化,主流钢铁企业应成为实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三是布局合理,物流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能够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四是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调控能力强,能够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用户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上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房地产政策走向

下一篇:经济刺激政策不会退出 明年或有两到三次加息

广告

热点新闻